2014年4月16日 星期三

4月16日‧山上、左鎮、玉井、楠西、南化、新化遊記

        今天放假,我便打算用來實現之前的旅遊規劃。最初是在編輯維基百科的「左鎮人」條目時看到關於陳春木先生的介紹資料,便想要參訪菜寮化石館與自然史教育館,後來覺得還可以順道去其他地方,幾經規劃後便發展成了逛六個區的旅遊計畫,已蒐集日後編輯條目可用的照片。

南洲開靈宮
       從家裡出發後我先是沿著臺一線途經永康跟新市,然後走鄉道140號到山上區。半路上偶然見到一座朝天宮,便順手拍了張照片,再繼續前往原先規劃的第一站──「開靈宮」。開靈宮是一間只有一進的廟宇,主祀樹德尊王,廟後則有一棵老樹,廟中沿革介紹說這棵老樹是「雨蘭松」(網路上其他介紹文說此樹即是阿勃勒,且樹齡高達250年),主神金身即是取材自這棵樹。而廟宇前面的廣場也有數棵樹木。

山上天后宮
        而在參觀開靈宮之後,下一站則是位在山上國中對面的山上天后宮。該廟是山上區的重要廟宇,規模比開靈宮大上不少。山上天后宮所供奉的二媽(二娘娘、玉二媽)據廟中沿革說是隨明鄭士兵來到山上,故歷史可追溯至明鄭時期。而大媽則來自善化的茄拔天后宮,三媽則來自慶安宮,乃光緒五年(1879年)舊廟因地震倒塌遷建現址時迎奉而來。

        離開天后宮之後,我沿著縣道178號接臺20線前往左鎮,途中拍了一些公家機關、學校校門的照片,其中包括山上水源地的大門。由於山上水源地目前屬於管制地區,雖說提出申請後便能參觀,但現階段似乎只接受團體參觀,所以目前只能夠就此路過了。

       而在左鎮要參觀的第一站,自然便是原先的重點菜寮化石館與旁邊的自然史教育館。印象中我似乎在很小的時候曾經跟家人到過此地,但似乎因為當時時間不對而沒有進去參觀。館中展示了不少化石,不過知名的早坂犀牛與左鎮人化石因為原件被收藏在臺北的國立臺灣博物館,所以館中展示的是複製品。化石館旁的自然史教育館三樓有展示與陳春木先生有關的文物,我有拍了些照片已備將來寫條目時使用。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一樓舉辦的特展「品頭論足‧鸚鵡螺與菊石化石」解開了我過去已有但未曾深入探討的疑惑──菊石跟鸚鵡螺到底有什麼不一樣?在我印象中兩者都是有著螺旋外殼的生物而已,現在才知道關鍵在殼的細節上,例如鸚鵡螺殼內的隔板是向內凹的,而菊石則是向外凸出的。這也算次旅行的意外收獲吧。

玉井北極殿的烏龜們
       離開化石館後,接下來我造訪了噶瑪噶居寺,發現即使是同樣的菩薩,在臺灣民間信仰與藏傳佛教中的造型可說是大相徑庭 。而後又前往左鎮市區,造訪口社寮阿立祖壇,以及試著尋找糖鐵左鎮車站的遺跡。之後便結束左鎮的行程,繼續走臺20線前往玉井。

       在玉井的第一站是當地的重要廟宇──玉井北極殿 ,過去跟家人旅遊途經玉井時曾經見過這間廟,但實際走進去還是第一次。而一走進去我便吃了一驚,地上居然有一堆烏龜,後來才想起來新聞曾經報導過玉井北極殿裡養著許多烏龜的事。而除了烏龜之外,廟中也保存了些古碑與古匾,具有歷史價值。

鐵谷山廟
       稍做休息後,接下來造訪了玉井糖廠與噍吧哖紀念公園,然後就沿著臺3線往在楠西的鐵谷山廟出發。鐵谷山廟所在的位置相當的裡面,雖然沿著鄉道186號走到底就可以到,但中間有部分路段路況實在不太好。鐵谷山廟廟名中的「鐵谷山」是放廣坪的別稱,而放廣坪則是噍吧哖事件中的戰場之一。廟中供奉方府千歲、劉府元帥與陳府三元帥,以及福德正神,前三位神即是當年的抗日領袖方大戇、劉德杓與陳荷三人。據《南瀛抗日誌》一書的介紹,該廟的興建是因為龜丹神農殿的神農大帝降駕指示三位神明要在鬥內山發展,望信徒協助先行建廟而建。

蘇家古厝

       離開鐵谷山廟後,往回返回玉井參訪兩個與噍吧哖事件相關的景點,一個是竹圍江家古厝,另一個是虎頭山上的余清芳紀念碑。其中竹圍江家古厝的解說牌提到當時竹圍庄遭日軍重創,15歲以上的男丁皆斬無赦,而屋舍亦大多被燒毀。目前維基百科的西來庵事件條目仍有待擴充,收集更多資料後再來加以編輯吧。




鍾家古厝
       離開玉井之後,我沿著臺3線抵達南化市區,後走臺20乙到西埔看看當地的新南糖廠,然後返回左鎮改前往新化。當初在規劃時,原本只有打算參觀新化武德殿,因為老街與街役場以前已經參觀過了,而武德殿整修後則只有在外頭拍外觀照而已,這次主要是要參觀內部。不過在看過裡面的導覽文宣後,又去參觀了蘇家古厝與鍾家古厝。不過地圖上標示的有點簡略,古厝又都在小巷子裡,繞來繞去之後才在當地居民幫助下找到目的地。蘇家古厝有百年以上的歷史,雖然有提列為古蹟的打算,但似乎由於修復費用的關係而尚未列為古蹟。至於鍾家古厝在日治時期曾被列為「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御遺跡」之一,現已公告為古蹟,但尚未修復完成。

      而在參訪完上述兩處臨時新增的景點後,我便踏上了歸途。不過之後便是要整理這次旅程中所拍攝的照片,以及收集整理資料來編寫相關的條目了。

  (註:本文圖片部分尚未上傳到維基共享媒體者在此先以「cc-by-sa-3.0」分享授權,但文字部分則保有權利)